首页>>专题网站>>教育督导>>督导公告>>常州市紫云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常州市紫云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杨红妹

根据《关于开展天宁区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常天教督委办〔2021〕1号)文件精神及区督导1010日至11日,对紫云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导期间,评估组听取了郭玉琴校长题为《育人以适性,展翅于云天》的学校工作汇报;巡视了校容校貌、设施装备;现场观摩了大课间、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查阅了与督导指标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就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教研组建设等进行了专项剖析,抽查学生作业本、听课本和备课本、少先队记载本;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生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情况良好;抽取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体育素养测试和科学实验操测查,优率分别为61.9%和87.5%;前期委托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进入课堂听课16节,优秀课9节,良好课6节),评估组进入课堂听课5节(4节优秀课1节良好课)。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概况

紫云小学自2014年建校以来,在二实小集团的引领下,用努力和坚守、激情和勇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紫云人在承优创新、奋斗前行路上把对教育的情怀化为实践的智慧,创造了教育新生活,孕育了发展新生态,努力朝着“厚朴如树,温润如玉,灵动如水,绚丽如凤”的美好境界砥砺前行。在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许多新成绩,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办学声誉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主要成绩与亮点

(一)立足高起点,培育核心文化,谋划学校高品质发展呈现新亮点

1.汲取精神之根紫云小学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承续“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办学理念,秉持“向上•向善”的学校文化、“善教•奋进•博雅”的教师文化和“善学•求真•向美”的学生文化。紫云人在办学理念系统架构中汲取集团校的精神之根本,又最大限度地研究紫云这方水土内核,把教育的虔诚化为实践的智慧,创造性展现教育的新生活,彰显了紫云小学“紫气东来桃李在,云锦天章满堂彩〞的精神样态。

2.构建文化之体学校对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发挥文化环境育人的整体功能。红色长廊布置,主题鲜明,精致大气,传承红色基因,探寻红色密码。班级红馆,多元开放,情意盎然,成为学先锋人物、学英雄事迹的小小红色纪念馆。整个校园处处氤氲文化气息,时时沐浴文化之味。学校还把儿童文化立场落实到课程和课堂,形成文化浓郁、理念突出、特色明显的校园新生态。

3.彰显制度之韵学校根据内涵发展需要,认真梳理并重新审视已有的学校制度,结合党建品牌建设、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经过系统梳理,形成了学校管理“师生发展”“服务保障三个类别的清晰的制度体系,修订了《学校章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提高执行力度。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行新形势背景下的升级、更新和完善,使学校在各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管理效能,彰显了管理文化制度之韵。

立足实践,打造发展平台,提升教师队伍品质呈现新成效

由于紫云小学不平坦的发展历程,造成多元的教师组成结构但紫云小学不局限暂时困难,把美好愿景的落实成为共同行动的前景,把积极向上、焕发活力,追求卓越作为教师队伍锤炼的至上境界。

1.党建引领育师德。“红色密码”引领教师追寻初心,系统策划志愿星课堂,一对一帮助学生追寻奉献密码。学习模范张桂梅,通过“我有办法”项目培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性。以书记项目《“红色密码”的紫云追寻》为抓手,升旗仪式党团队一起争当光荣升旗手,通过开展学党史、树典型、学先进、上党课、唱红歌、赠红书等一系列活动,体现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

2.专业发展炼师能。基于“新基础教育”研究基础,开展课题研究与日常研究相结合,组建项目,策划课程,先行先试,并通过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及竞赛评优,骨干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有目标、有方向有压力、有动力,在互相学习中比、赶、超,夯实了底气、积累了灵气、练达了胆气。

3.多元途径助成长。学校通过“一团一营”的建设,更新教师成长方式。“一团”即帮帮团,基于紫云小学年轻老师多,师傅少,不能实现一对一的师徒结对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帮帮团,通过“团长负责制”“带题研究制”“主题课例式研训制”等活动制度和模式,引领新进教师在帮帮团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营”即青年教师成长营,紫云的青年教师借助成长营这个平台,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主题单元研究等方式,定期参与或组织研讨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各方面着力提升自己的真本领。

立足发展,加强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呈现新特色

紫云小学高度重视课程与教学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引领,以“新基础”实验研究为载体,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主要落实三个抓手:一是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规范有序;二是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日常教学优化;三是活跃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课程建构,凸显一个“善”字。“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为核心理念,从引领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学校着力进行“适性育人”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围绕“善学、求真、向美”的课程总体目标,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依托市品格提升工程,涵育学生理想信念,红色基因的传承化成多样的活动课程,渗透进各学科的育人实践。

2.幼小衔接,追求一个“顺”字。作为江苏省首批科学幼小衔接试点学校,学校以课题《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幼小衔接的园(校)本实践研究》为依托,定期互访互学,走进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的课堂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以幼小衔接的水平及状态为研究起点,进行衔接课程与活动的策划,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3.教学常规,突出一个“实”字。学校依托学科组建设,不断完善常规管理机制,主要是五抓”:抓集体备课,发挥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和合作的优势,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点、定时、定主题;抓活动研讨,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形式多样、团队合作;抓阶段性调研,关注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习惯的养成和课堂作业的指导;抓听课反思,鼓励青年教师走进“宝藏教师”“骨干教师”的课堂听课,预设教学关注点,边听边思,边记边评,及时分析整理,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抓质量分析,教师做到每月认真撰写1篇高质量教学反思,学科组每学期认真组织教学质量反思分析会,围绕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对期末考试质量进行深度剖析,并及时反馈和采取跟进行动。

4.作业改革,围绕一个“适”字。学校践行作业育人,致力于作业设计的“变革”,结合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适性发展理念作业设计的实践创新》的研究,以市“十四五”课题《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研究》为抓手,努力构建新型作业设计模式,发挥作业“正能量”,为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发挥作用。一是控制作业总量,家庭作业尽量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二是统筹作业管理,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调研与反馈;三是加强适性作业设计,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在此过程中,逐步生成了以“三关”“四‘+’”“四有四必”为核心的《常州市紫云小学适性作业管理细则》。

5.教研转型,营造一个“活”字。学校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聚焦学科育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变革,打造“目标有向、表达有声、互动有律、作业有度”的“四有”好课堂。学科教研从“整齐划一”走向“学科特色”,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主题单元研究等方式,定期组织或参与研讨活动;坚持日常推门课制度,引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常规,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借助集团领衔校的引领,结合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关注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三年来教师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比率达到96.3%。

立足儿童立场,顺应儿童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呈现新风采

近年来,紫云小学依托红色教育、七彩四季系列活动、云梦社团等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培养“善学•求真•向美”的紫云娃。

1.德育价值正在走向“全人”。发现、唤醒和帮助是德育的重要任务,发现学生的潜能比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加重要,紫云小学把德育的目光引向“全人”,将学生生活日常经历建设成美好的生命场,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生命成长”育人体系。如七彩童年仪式,有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的四旗传递活动的红色入队仪;有唱响英雄赞歌的金色十岁成长仪式;有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紫色庆典毕业仪式。还有“你好,寒(暑假)!”“你好,四季!〞系列活动等,打通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壁垒,沟通了书本小世界与天地大世界,建设了融学生能力培养和精神气质养成于一体的、富有教育品性的校园新生活。

2.德育活动正在走向“课程”。实践证明连续、系列、稳定的德育活动能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减少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真正实现学校的培养愿景。紫云小学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征,根据年段培养目标,对学校主题活动做结构化、序列化的梳理,形成一至六年级的系列活动。从引领学生成长需求出发,“适性育人”课程,指向了人格成长的品性课程、人性成长的天性课程、认知成长的理性课程、人文成长的灵性课程的建设。

3.德育评价正在走向“多元”。校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云梦币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提升育人质量中的独特价值。评价形态的丰富多元,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近百个社团,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以“课程超市”的形式,实现校内“走班”上课,让学生在社团课程中培养兴趣,陶治情操,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找到自信,发展特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立足保障,集聚教育资源,设备设施的迭代升级呈现新气象

1.安全工作在扎根日常中形成常态学校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安装了CK报警、视频监控录像系统,技防、人防、物防、制度防,措施落实到位。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经常组织紧急疏散演练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食堂管理规范,证照齐全,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定期开展“明厨亮灶”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

2.设施设备在更新迭代中实现升维。学校不断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投资效益,教育装备达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规定的校园建设标准。学校通过加强装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实践应用、深化课题研究等有效措施,从被动装备走向主动装备,促进了教育装备的规范管理与应用。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推进了校园网改造、数字化学习终端、公共终端、智慧校园、绿化建设、屋顶维修、文化建设、录播教室建设、司令台改建、操场改建等项目。2018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

3.智慧校园在集聚资源中加速融合。学校大力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深入推进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应用研究和“大数据”项目研究、创客教育,踏上智慧校园建设之路,并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前行途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合格校。

三、督导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紫云小学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百姓满意、同行认可、学生喜欢、特色鲜明的区内外知名小学,有些方面还可作进一步的提升。

1.进一步梳理学校办学理念系统,提升发展的品质

学校在当今教育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结合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等作更高层次的提炼与架构,进一步理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凸显学校自身底蕴的办学理念系统和教育哲学。对学校的具体发展思路作整体顶层规划设计,对培养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整合特色建设的资源,提炼和充实能统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丰富发展内涵,以此来撬动教育教学改革,使紫云文化更具张力,来提升学品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进一步建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素质

学校一要继续抓紧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素养。二要建构具有激励功能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促使各级骨干教师增强“二次提升”的文化自觉,整体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加常州市级及以上名师和骨干教师的数量和学科覆盖面。同时需要加快物色对象,明确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分层要求,培育学科领军人物和品牌教师,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队伍支撑。三要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一所学校只有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四要让“课堂”教学更具文化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课堂教学成功。因为课堂教学一旦缺失文化,必然导致课堂异化,导致教学改革的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

3.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项目建设,提供教育的保障

在市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和品格提升项目基础上,积极审报省级立项,并以项目撬动教育教学变革,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美誉度和教育影响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