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育督导>>督导公告>>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3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杨红妹

根据《关于开展天宁区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常天教督委办〔2021〕1号)文件精神及区督导1027日至28日,对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导期间,评估组听取了叶伟锋校长题为《致力“生命·实践”新变革,共创理想教育新生活》的学校工作汇报;巡视了校容校貌、设施装备;现场观摩了大课间、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查阅了与督导指标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就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教研组建设等进行了专项剖析,抽查学生作业本、听课本和备课本、少先队记载本;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生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情况良好;抽取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体育素养测试和实验操测查,优率分别为48.8%和100%;前期委托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进入课堂听课16节,优秀课12节,良好课4节),评估组进入课堂听课5节(5节优秀课)。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概况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自1987年开办以来,坚持科研兴校,争创省实验小学,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是崛起。1999年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赶超。2011年和翠竹新村小学组建成立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启集团化办学之路,是突破。这是学校发展道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二实小人呈现的精神风貌。目前,二实小翰学校区和翠竹校区为紧密型一体化办学模式,两校区共有74个班级,3215名学生,教职工162人。学校近年来分别获评先后被评为全国柔道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新教学”实验小学英语学科基地校、常州市新优质学校、常州市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常州市国际理解示范学校、常州市首批主动发展示范校等。

二、主要成绩与亮点

(一)循文化底蕴,有动力的发展

1.文化境脉驱动。学校依据“生命·实践”教育理念,秉承“三千精神”——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在本部确立“让生命像新竹一样拔节”的办学理念,在翰学校区“建一所真正属于儿童的学校”,在翠竹老校勾连新旧空间,打造“特色街区”“新竹农场”“新竹银行”“人防工程”等各种物型课程基地,形成“1234”模式,“1”是聚焦一个价值取向:“生命·实践”;“2”是架构两个样态:“成事”与“成人”在“层次”与“品质”上的超越“3”是秉承“三千精神”传统;“4”是打造高品质“四有“团队”不忘初心,寻找教育的文化场,催生动力

2.党建引擎燃动。党支部依托“责任·合作”的省首批党建品牌,时刻把政治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塑造具有“大爱心”“大智慧”“大胸怀”的新时代教师形象,用红色磁场凝聚“向心力”。支部党员以“ 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要求践行党员先锋作用,用红色动能释放“原动力”。“卓绝”党建教育馆、“修竹”廉政文化苑、“先锋”红色电视台、“越明”党员活动室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用红色阵地激发“牵引力”,被评为“3211工程”常州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天宁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天宁区基层党建样板”等称号。   

3.集团办学涌动。2011年和翠竹新村小学组建成立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14年集团一体化管理成员校紫云小学、跨区合作校新北区香槟湖小学开办;2014-2016年,北郊小学、朝阳二小、青龙小学、红梅小学、东青实验学校先后以联盟校的方式加入。学校成为常州市、天宁区“集团办学”的示范,2018年被评为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一校三区外延拓展,一体N翼内涵提升,打造了高品质教育发展共同体。

4.校长引领情动。从校园设计到课程开设,从资源开发到“双减”落实,选教师所需,择学生所爱,从道德引领到文化育人,处处体现校长对学校的一种情怀,对教师的一种情意,对学生的一种情志,以生为本,师生相长,构建了和谐快乐的校园。

(二)创课程地图,有思想的教研

1.课程画图,学科“立”起来。一所学校,没有课程,就没有了传达信息、表达意义、实现价值的媒介。二实小基于“让生命像新竹一样拔节”的办学理念,从扎根课程、拔节课程、展叶课程三个维度,将国家课程与学校品牌活动、学校特色综合活动进行整体构建,形成二实小课程体系框架,强调立足校本文化和发展基础,语数英体多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先后出版……实现内涵发展的系统架构,规范办学从课程建设落地生根。

2.数据说话,课堂“活”起来。学校在教改路上砥砺深耕的最好写照,一是基于“大主题单元”的结构化教学,以单元结构教学为载体,提炼单元主题,设计基本课型,推动课堂转型,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和综合素养。二是基于学习工具开发的自主性教学,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校内外资源,鼓励师生开展跨学科探究性学习,在有差异、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深化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式教学。以省市重大项目《育人为本:国家课程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和实践研究》和《基于数据的教学行为的诊断和优化》领衔,更好地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人工智能在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延伸学习内容、促进差异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3.学业减负,质量“提”起来。学校积极贯彻“双减”相关政策,在幼小衔接、作业变革、课后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着眼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培育,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实践,累积了高品质的教学案例。在需求中引领,在个性中施教。设计更为科学的结构化作业,以“作业与课堂一体”“单元和单篇一体”“学前、学中、学后”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推行“一周作业早知道”“一月作业优展示”等方式提升教师作业策划能力,实现作业实施中的“良性循环的有机闭环”管理,实施课时作业随堂化,单元作业长程化,作业形式多样化,课后服务自主学习时段,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效。

(三)筑发展根基,有故事的团队

1.宝藏教师成高手。学校立足于师德与师能两个纬度,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发挥学校宝藏教师的作用,以老带青,调动每一个积极性、参与度和奉献率,架构绘制成长蓝图,建立不同层次的发展团队,“青年教师成长营”“赢在中层”……创新举办的“走进异域”“走进名师”“走进新班”“走进新人”等系列活动有效推动共同成长。其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区级占比54.72%,市级的占比40.88%。新增特级教师1人,市、区五级梯队11人,语数英综合各学科部长5人均成功申报为区工作室领衔人;学校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3人,区级一等奖3人;教师参加评优课获省级一等奖1人,获市级一等奖5人;共有24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2.项目研究成妙手。学校以项目研究为核心,1个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个区级项目,构建学科分类突破和团队跨界协作的模式,形成项目制研究特色。积极承担大型展示活动,各学科以“学科育人”为主题开展联盟教研,架设空中课堂,开展云上研讨,不断辐射研究成果。联线江苏徐州和青海、陕西三地的研究伙伴,为了激发教师团队持续发展的内生力,破解教育教学实践难题,共计180余次,集团60人次在联盟校示范教学或进行专题讲座。在区域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经验,率先成为“新教学”实验多学科基地校。学校成功成为区、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而教师在项目研究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不断刷新自我,锤炼教学风格,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3.课题引领成舵手。学校以课题研究引导理解教育规律,引领教育实践创新,激发教师发展内驱。涌现出一大批能研究、会创新、有特色的骨干团队。近三年来,成功立项、结题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2项、区级课题3项。2019—2021年间教师论文获市级以上奖项130篇,论文发表200余篇,并出版3本著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得到提升。学校成功申报为常州市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教师在五级梯队建设上卓有成效,学校教师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四)塑新竹品牌,有创意的生活

1.德育课程润童心。一类是学校特色课程,如柔道、武术、足球、趣味编程等作为地方课程排入课表二类是社团选修课程,每周一次,开设人文苑、智慧园、童乐社三大板块课程,打通年级或年段进行走班学习三类是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开设丰富的延时综合课程。四是开发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以培养“五优”新竹娃为价值追求,主题化、序列化、特色化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在综合融通的教育中接触多种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常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集团化办学的学生素养培育”于2020年出版专著并举行首发仪式。

2.心理教育促健康。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发起的“积极教育百城计划”研究团队,一是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管理网络,建立“特殊体质、特殊心理学生”健康管理档案。二是挖掘校外资源,拓展健康课程,开设“自然心力量”系列课程,通过心理团辅进行积极心理建设。三是融合多方资源,开展家长学校、亲子活动、校外实践等家校社共同参与的活动,营造健康环境,为童年护航。学校健康教育案例《让生命绽放阳光的色彩》入选国家级《健康与促进教育》实践案例一书。校医在全国“慢病防控·云端沙龙”第二期直播“金牌健康学校的建设”,《健康意无穷 秉心自超越》在“全国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专题网”发表。

3.家校协同添光彩。学校组建“双向家长课堂”长程策划“蓄能课堂——新竹父母学堂”系列课程,坚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 “导航课堂——360家长讲堂”,联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与家长同行同向,形成了家校社“三力合一、多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让活动有依托,让生长有根基,形成强大的教育磁场。

4.丰富评价展姿态。学校丰富表现性评价方式,期初、期末课程、一二年级日常沉浸式体验与节点展示性活动,为学生成长赋能;在主题性实践活动中,用不同方式,在合作、展示中评选单项和全能新竹娃。学校强化增值性综合评价,尝试充分发挥大数据、依托“AI+大数据”智慧评价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要素数据来全面、深度、精确刻画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画像。

三、督导意见和建议

 对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考学校更远更好地发展,期待二实小后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学校以高品质办学赢得百姓的赞誉,但目前教师资源等已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翰学校区生源的急剧增加,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亟待化解。期待二实小本部的原址改扩建给予未来发展以新的羽翼与更为广阔的腾飞空间。

2.高品质学校文化定位与集团办学的内涵发展的转化。目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已经确立,学校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崛起、赶超、突破”,与集团化办学的三个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制度建构、文化建设、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队伍建设等方面,围绕“生命”这个核心的“实践”方式,将处于宏观层面的理念与思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集团规划图谱,制定集团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一带多,一校三区不忘本来,N翼联盟吸收外来,自由奔跑面对未来;在中观层面构建“一核三校多联动”的运作体系,微观层面寻找各校重大项目等可以精准发力的抓手,同时转变为集团教师人人认同、内化、转换的心理机制和生命能量,真正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文化自觉、结构自洽、方式自新。

 3.高质量学校教师发展与学校品牌的提档升级的瓶颈。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化,一批优秀教师逐步成长为成员校的核心领导。骨干力量的分流对学校自身造血功能提出了挑战。同时,未来几年一大批宝藏老师的退休,将涌入大量年轻教师,学校又一次迎来了建序立章的新阶段,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关系,是办学新时期新阶段的新挑战。一是加快实现优师走向名家的数量倍增,培育学校教育名家群落,保持教育人才高地;二是加快实施青年教师的“菁英计划”,以导师制等形式,建立和指定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措施,有效实施培养“名师”“良师”工程,崛起教育人才高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