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育人方式变革”的研究工作,探索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育人方式变革的路径策略,10月19日,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协同常州市30所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齐聚常州市乡村振兴学院,参加由焦溪小学承办的主题为《苔米花开,“童”样精彩》的半日展示活动。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潘小福,郑陆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史磊,郑陆镇副镇长高可锋,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宋惠平、常州市博爱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柴曙英等领导和专家莅临并参与了本次活动。
会场展示环节,由阚亚云副校长主持。她首先邀请郑陆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史磊致欢迎辞。史书记肯定了焦小这座百年老校在实践中创生的新智慧和焕发的新活力,恳请与会专家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多提建议,同时也表达了政府全力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决心和信心。
随后,学校教师发展指导中心黄丽丹主任进行了实践案例分享,她以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红色溪河传讲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为例,介绍了项目研究实践过程。活动中,项目组老师坚守学科立场,精选古镇资源,强调“关联性”,聚焦“真实性”,关注“全程性”,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落实。
沈波校长进行了学校项目实践的阶段汇报,她以《共创乡村儿童出彩新生活》为题,介绍了项目的背景与概况、研究与成效、思考与展望。焦小项目组的老师们在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十多个基于古镇文化和生活场景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初步提炼了一些基于任务群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对古镇资源育人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也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报告最后,她邀请所有参会专家、领导、老师们沉浸式参与校内外两个项目展示区共11个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打卡与评价。
上午9点半,与会专家和老师走进焦小校园,观摩师生项目式路演。跟随活动导览图和任务卡的指引,来宾们饶有兴趣地参与项目的路演与互动。四年级项目组师生基于语文学科,以“神话”为活动主题展示研究活动。活动现场,一张张思维导图揭秘神话故事特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Q版泥塑作品很是抢眼。听说,孩子们还将进行“舜山传说”大汇演,用自己的方式传讲焦溪人的神话。三年级的项目研究源于《口语交际:姓名故事》,他们通过一张张个性名片互相分享自己的姓名故事。他们还将了解到焦溪姓氏文化进行创造性分享。最让人惊叹的是,孩子们纷纷为古镇焦溪设计雅称,文字虽然稚嫩,但身为焦溪人的自豪感满满,热爱家乡的种子早已深种心间。操场上,二年级的孩子们正玩得不亦乐乎,《古镇大冒险》——传统游戏创新玩,体育+跨学科项目展示,真是有趣又新奇。正值十月,微凉的秋风里时不时飘来桂花香,循着香味,就来到了雨读园,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展示着《桂花的101玩法》,摇花乐、做美食、品花语……果然,童年最美的秋天是桂花味的。晴耕雨读,自古便是读书人最向往的生活。走进晴耕园,六年级项目组师生正忙碌着,“劳动+”跨学科项目展示吸引了大批来宾。从各年级分田到种植养护到中草药功效,孩子们侃侃而谈,俨然一个个“草药”种植小专家,他们还热情地邀请来宾参与制作药包香囊。学生从学校食堂浪费现象说起,分享《泔水桶“瘦身”记》的研究过程。大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粮食浪费问题,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和泔水称重评比活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泔水桶成功“瘦身”了。
走出校园,走进古镇街区。三元桥上,孩子们从“桥”说起,讲述古镇古桥的前世今生,并向现场来宾推荐“网红打卡点”。姚记豆腐坊附近,最是热闹,俨然一个小型美食集市,扣肉、羊汤、油酥饼,各类特色美食应有尽有,现场可观、可品、可做,有趣又美味。豆腐坊内,孩子们正在进行“美食密码”大揭秘,通过不同工艺制作对比,探寻“豆腐”美味秘钥。循着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鹤峰书院,自古此处便是名儒聚集地,是研究焦溪诗歌文化的最佳场所。项目组师生在这开展着一系列活动,他们认名儒、吟名诗、颂焦溪新貌。焦溪“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的特色布局早已名扬各地,于是,项目组的老师们带着学生研究起了建筑特色,为了更直观的介绍其原理,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还像模像样的制作了模型呢!最后一站,便是焦溪故事馆,此处是“非遗展示区”项目展示地。在这儿,大家不仅可以看到各类“非遗”物品,还可以跟着项目组的孩子们体验“扎染”全过程!
历时半天的展示活动,是焦小师生一年多来基于大古镇生活场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展示和集中汇报。我们利用学习场景的开发和创建重新定义了学习环境,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学科学习,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升级得以实现,古镇新儿童的文化自信、素养提升和品格培育也水到渠成。
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周华校长对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评价焦溪小学的项目团队“想得清”“做得实”“看得远”,她认为焦小《古镇行思》跨学科学习项目“以古镇行思 育竞仁少年”的价值定位准确,“三大跨学科任务群”的内容架构完整;项目充分挖掘乡村生活场景,实践育人方式的改变,打通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师发展学院潘小福院长也对焦小的项目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活动的展示充分表明焦小研究团队已能够正确把握省前瞻项目的核心要领和价值概念。他高度赞扬了学校管理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项目团队的扎实研究和精心筹备,并鼓励学校进一步挖掘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后期,焦小师生将以项目深度展开为依托,以乡村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古镇和家乡的建设中去,对接新业态、开展新体验、建立新形象,传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时代好声音,培养乡土情怀和时代视野兼备的新乡村儿童,将学校建设成为乡村的文化高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焦溪小学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