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五届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动态>>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明德修身礼驭未来
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明德修身礼驭未来
天宁区宋子吉班主任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1-12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宋子吉



                 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明德修身礼驭未来

—天宁区宋子吉班主任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

                                                         

枫叶渐红秋意浓,金秋时节硕果丰。2023年10月31日下午,宋子吉班主任发展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线上集结,开展第十六次活动,围绕“家校共育学生礼仪习惯”这个话题展开研讨。
1.线上观摩 共学共长

工作室成员聆听了由龙锦小学蒋核芳老师带来的讲座《以文明礼仪之帆,推家校共育之船》,观摩了由青龙实验小学汤琦老师执教的《礼遇风景 与我同游览》线上班队课。

蒋老师从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表现出发,提出“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更高效,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将视角聚焦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汤老师从“八礼四仪”中的“游览之礼”入手,着眼于“善待动物”“文明如厕”等游览过程中虽不起眼,却不容忽视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小游客。

2.群策群力 凝聚向前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工作室的成员们积极参与评课,各抒己见,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工作室成员们在评课议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研有所得。

陶艺老师:今天汤老师和所有队员是礼与美的传播者,语言美、欣赏美、行为美。蒋老师精心准备讲座,结合问题和活动为我们做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家长队伍是班级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家长参与主题班会、家长会变“交流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而不是单向的听,这会让家长感觉到“我也是班级的一份子”,多一个归属感和融入感,而不是提到孩子的班级、孩子的学习全是压力。

江雨榕老师:汤琦老师选用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动物来讨论,并设置了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很常见的一个道德情境进行思辨问答,学生由此明白这也是一种善待。

张敏老师:讲究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美德,是个人乃至社会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游览之礼,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汤老师的课从小处着眼,帮助学生践行了这一礼仪。

姜婧茹老师:汤琦老师的课教育主题醒目鲜明、教学准备充分合理、情境设计真实。但是在答题环节可以再改变一下,在形式方面可以变成答题比赛,形式上更有趣一些;在内容方面,可以设置一些两难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更能将知识点深入人心并形成习惯性的行为。

姚玉婷老师: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汤老师的课准备非常充足,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效果显著。但活动形式还不够多样化,基本每个板块里的环节都有些类似,都是以故事分享、交流讨论这种形式较为单一,我觉得可以每个板块以一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或者设置一个情境展开。

唐玲燕老师:汤老师采用情景化的教学,以明明旅游图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体会游览之礼。主题班会明确,紧紧扣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文明旅游。

许云老师:汤琦老师抓住一个小小的点,展开主题活动,这样便于把这个点讲细致讲透彻,这个点也是社会热点,新闻报纸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有亲身体会,活动中有话说,也会说。但是学生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的时候,主持人不加点评,可能也不太会点评,这时教师应当适当介入,用问题或者恰当的引导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曹洁老师:汤琦老师的 课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

魏倩云老师:我想用三个真来评价这一节队课。1.队课主题来源于真实生活;2.活动展开在真实情境当中;3.队课解决了学生的真实问题。这节班队课切口小,以景区游览礼仪为主题,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基于学生礼仪成长的真实需求,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习得游览之礼。

董凝艺老师:汤老师的课以“礼遇风景 与我同游览”为主题展开,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共谈文明礼仪,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其实,延续着第一和第二板块还可以进行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游览之礼中的爱护文物。

3.“教”沐秋风 “研”路俯拾

研讨结束,工作室领衔人宋子吉老师作总结发言。宋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同时也做出了高位引领:汤琦老师的课符合高年级的特点,联系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宋老师也提出可以设置更有难度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等思辨性更强的活动,老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并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宋老师认为蒋核芳老师的班级礼仪教育细致入微,对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养成,既有丰富精细的活动,也有跟踪点评,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礼仪教育,值得成员们借鉴学习。老师也应该首先树立家校共育的观念,只要老师重视,才会更加重视家长的协助,家长参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聆听宋老师的点评,老师们对于“家校共育礼仪习惯”的认知见解也更加深刻。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教”沐秋风启新航,“研”路俯拾皆芬芳。这么多优秀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碰撞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精彩火花。线上研修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工作室的成员小伙伴们将一路欣赏、一路采撷、一路吐蕊、一路芬芳,谱写家校共育礼仪习惯的新篇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