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美,在于希望与生命;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4月1日下午,天宁区小学数学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齐聚虹景小学教科研中心,与虹景小学数学老师共同开展“聚焦核心概念 探索数的认识”主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有课堂观摩、评课交流、专题讲座等。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由华润小学殷青云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殷老师教态亲切,过程流畅。她先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带领学生回忆三年级学习的一位小数相关内容,紧接着利用测量不足1分米的橡皮长引出把1米继续平均分成100份,从而介绍关于两位小数的意义。在研究三位小数时,殷老师放手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让学生用米作单位也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过渡到三位小数意义的形成,最后总结出规律。
第二节课是局前街小学施慧老师执教《认识负数》一课,本节课先由简单的数学游戏导入,带领孩子们初步体会方向中的相反意义,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情境温度与海拔进行知识的渗透与深入,将抽象的数认识直观具体化,找准学生认知经验,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专题讲座
接下来,博爱小学冯亭亭老师围绕《挖掘本质 激活思维》为题做主题讲座,她以3的倍数特征为例,阐述如何进行倍数特征的教学。冯老师分析了苏教版、北师大和人教版三版教材中对于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架构,并综合考量三版教材对本课进行了重整:首先,圈数表征,找到百数表中3的倍数特征;其次,借助计数器引导猜想是否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该数就是3的倍数特征?然后验证百数表内的数是否符合此规律,又拓展到百数表外的较大数与更大数需要借助举例才能验证,得出结论;接着,将得到的结论进行运用,举出一个超大数,需要先将各个数位上3的倍数划去再计算其余数位之和;最后融合了北师大版的教材从数的组成来分析为何只需考虑数位上数字之和,并拓展9的倍数特征,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把握了倍数特征的本质。
主题评课
成员们听了殷老师和施老师的课,又结合冯老师的讲座纷纷展开讨论。大家都认可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数的认识不论哪个阶段的教学都要抓住数学的核心本质。教师在教学数认识时应着眼于结构化的设计,厘清教学问题的落脚点。
最后,叶娜老师进行了总结引领,从不同视角详细点评了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思考,结合教材耐心给予建议。教而不研则浅,叶老师又结合本次成员的发言内容,为青年教师在论文撰写方面提供指引,鼓励各位教学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期待大家在研修中有真切的收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未来工作室全体成员将继续孜孜以求,在学习中沉淀,在教研中提升,在探索中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