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常州市协同课程项目《课程设计与跨学科教学》第十次活动暨省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学科素养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统整研究》研讨活动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如期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林森博士、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全程参与、莅临指导,项目协同校的老师们、解放路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课堂观摩
解放路小学管娜老师执教《营养午餐》。整节课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初配、调配、评选。“初配”从学生的自我喜好出发,选择3道菜肴作为午餐,讨论这样的搭配是否营养,顺势出示营养午餐的标准。“调配”板块,引导学生根据热量和脂肪这两个量化指标,对初配的午餐是否达标进行评价。“评选”是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采取信息化的投票方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评选出最喜欢的一份午餐方案,形成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切实了解到营养午餐对自己成长的益处,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课题组长戴彩娥老师执教《我是小小营养师》。第一个活动“营养午餐知多少”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有目的地记录,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实证,再链接数学课的收获,梳理营养午餐的指标;“我的午餐我做主”板块,学生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发现,对学校食堂或者家庭餐食负责人提出问题,并能给出建议;“做个小小餐食研究员”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三个教学活动层层推进,既落实了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段目标,又有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的训练,还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实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专家引领
于纯老师认为今天的两节课分别把语文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很有价值,也肯定了在学校统整架构下的解小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正在有序推进和探索。她还用“真实、自信、开放”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两节课的感受,也提出了可以将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实际内容对接,设计整体方案关联性更强、更开放的建议。
林森博士则认为两位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引起学生共鸣,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学生有充足的内容去表达。他还认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对话很自然,能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从交流的角度去回应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他也提出项目学校要抓住研究的关键,要重视研究团队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撰稿:王红 照片:任煜 审核:戴彩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