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科学和信息科技老师在圆梦楼二楼的科学实验室集合,共同参与了一场聚焦于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核心是一堂由朱琴老师执教的精彩科学实验课《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该课程巧妙地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朱琴老师以“光线打靶”挑战拉开序幕,学生们亲手挑战,在通过一面镜子、两面镜子将光线反射到靶心,通过体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反射的规律。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朱琴老师巧妙地从高速路牌配色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颜色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在该探究活动中,朱琴老师智慧地引进了智能掌控板上的光线传感器,使反射的光线以直观的数值呈现,为学生完成探究提供了保障,也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能更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解释不发光的物体被看到的原因,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们通过实验发现,浅色物体反射光的能力较强,而深色物体则反射光的能力较弱,这一发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最后,朱琴老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寻找生活中应用此规律的例子,加深对于物体反射的认识。
课后,参与教研的老师们对朱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朱老师的课程设计紧密围绕真实科学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既坚守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又成功地点燃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促进了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人工智能传感器的融入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和思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未来跨学科教学的深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图文:殷玉艳 审核:朱钰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