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无处不科学。为丰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合作研究,去触摸探寻科学和语文学科的联系,以广泛的知识素养塑造更健全的心智,1月14日和15日两天,常州市雕庄中心语文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期末课程。
一年级备课组的期末课程主要围绕“神奇的影子”主题展开了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活动。本次课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开启影子的探索之旅,读相关诗歌和绘本;第二阶段:探索影子的奥秘、室外灯下探索影子的原理;第三阶段:创意影子实践秀、玩手影、学手影、编故事,另有皮影戏欣赏。活动成效显著,更深层地挖掘语文与科学的结合点。
二年级备课组结合课文《我是什么》《雾在哪里》及《雪孩子》开展了《水的变变变》活动,通过故事的回顾,小朋友们再次了解了水的多变、雾孩子的淘气及雪孩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一画水的三态变化,并让小朋友找找跟水有关的字,写在黑板上,从而更加明白中国汉字造字的规律。课后,小朋友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了水的不同形态,有的在家里的冰箱找到了冰块,有的在卫生间、热水壶等找到了水蒸气。还有的小朋友用水吹起了泡泡,感受到了水带给我们的乐趣。接着,老师带着小朋友观看了《水世界》的纪录片,进一步加深了对水的认识。
三年级备课组开展了“植物的秘密”主题期末课程。通过这次精心组织的植物观察与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而且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观看教育视频等多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了植物世界的奥秘。在动手制作与植物相关的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植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次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自然科学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接下来,学生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期待着在未来的探索中发现更多神奇的生命现象,以及更多未知的植物种类。
四年级备课组开展的“‘雨’中的语文”与科学的融合活动,是一次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跨学科实践。通过结合语文学科的科学性描述与科学学科的实际观察,老师们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雨”的奥秘。在活动中,学生们首先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收集并创作了与“雨”相关的词句段篇,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增强了对“雨”的情感认知。随后,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深入了解了雨的形成、类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提升了语文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对“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融合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五年级备课组开展了关于“科普说明文”的期末课程,同样融合了语文与科学两门学科。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搜集动物资料,观看《动物世界》,深入了解动物科普知识。同时,还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制作礼花炮的步骤,并亲自动手实践。最后,学生们选择动物或礼花炮撰写科普说明文,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六年级备课组期末课程的主题为“科幻文学中的科学与想象”。同学们认真聆听专业学者深入浅出地剖析科幻文学里科学知识的巧妙融合,如刘慈欣在《三体》中对宇宙规律的严谨推演。同时,也感受到了丰富想象带来的魅力,如阿西莫夫笔下机器人三大定律所引发的对人机关系的思考。活动中,同学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对科幻作品的独特见解。此次活动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的热爱,拓宽了想象边界,在科学与文学间搭建起桥梁,助力大家以更创新的思维探索未知世界。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本次雕庄小学的“语文+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期末课程,拓宽了学科知识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多元课堂的魅力!
(图:语文组老师 文:语文组:各年级备课组长 朱瑶 审核:董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