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双新““双减”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依学而教”数学课堂样态,焦溪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月活动如期进行。3月13日,教研组以以"聚焦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为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堂观摩、课标解读、评课研讨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课堂观摩:生动呈现几何直观
活动伊始,刘丹怡老师与一(3)班学生共同展示了《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一课。刘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立体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描绘,建立直观表象。随后,学生通过探究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从实物操作到抽象概念,逐步加深理解,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平面几何的理解。
课标解读:深化空间观念培养
在课标解读环节,教师们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涵和课标要求,掌握不同年段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新课标强调,学生要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评课研讨:智慧碰撞促提升
评课环节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见解。许亚芸老师赞赏刘老师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认为学生通过充分的感知活动,形成了对平面图形特征的深刻理解。她介绍了一年级新教材的变化,指出新教材更注重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强调"面在体上",并引导学生将数学图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占敏玉老师肯定了刘老师能紧扣“面”与“体”的关系 ,由扶到放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达成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认为活动流程层次分明,导入和创新部分尤为亮眼。
周刚副校长肯定了刘老师从课前工具准备和课件制作到课堂教学的表现,能够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建议在教学中,还要加强活动流程的衔接,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交流,进一步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朱晓虎老师建议根据学生易错点,可以运用希沃一体机的互动功能,设计小游戏进行,让练习更有趣更有价值 。同时提出,在今后的听评课活动,可以借助AI工具实时分析课堂画像,从课堂艺术、课堂均衡、评价反馈、师生互动、学生体验、知识迁移等,优化课堂评价,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行为。
跨学科融合:探索教学新路径
丁文倩老师分享了三年级跨学科融合活动《“千米“”之行,始于足下》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将数学目标与体育目标相结合,引导在学生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理解“千米”和“米”的换算关系的同时,建立对距离的直观感受,提升耐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随后,各备课组随后就本册教学内容的跨学科融合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完善。
总结展望:以创新促发展
活动最后,阚亚云副校长充分肯定了一年级备课组对本次活动的精心准备,认为刘老师的能准确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引导学生自主经历,并注重培养喾一规范语言表达的能力。她希望老师们坚持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主动地学习新技术,并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学无止境,研亦无境。本次活动,既为老师们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又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思维碰撞共鸣的空间,一起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学习,在总结中成长。
(焦溪小学供稿 撰稿:张霄峰 摄影:李智娴 审核:阚亚云 )
![]() ![]() |